斗争学:

在我小的时候,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物件是很难的:这并不是说我的物质环境贫乏,而是拥有一件事物常常需要经过多次“货比三家”和漫长的砍价。看着母亲和店员长时间的拉扯,我就会非常尴尬。因为这完全不是因为我想要的玩具非常贵重,我猜测可能是母亲长期的习惯。事实上,母亲的砍价永远相当成功,到现在还经常成为我的助力:我大三买的电动车时候我母亲远程连线还砍了200元,让我得以1800元入手一辆原价3000元却只骑了三百公里的电动车。但是,砍价的过程总是令人煎熬的:想着路人以及店员如何看待这样“斤斤计较”的母亲,总是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这导致我一直以来不喜欢砍价,主要是很烦和别人因为蝇头小利争吵,这种习惯可以说持续到现在,以及未来。

今天我想要将一件事记录下来,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和别人长时间的争吵,为了所谓的“蝇头小利”,但我成功了!更重要的是,今天我完全不在乎别人是怎么看我的,并且在我达成目标之后,我得以骄傲得看向所有人,像是征服了敌人的王者。

最近的健身房极其难约,就算是赶上了连着下暴雨的雨季,到了凌晨系统刚一开放,却连个平时人很少的下午时间段都约不上。我已经四天没去健身房了,这让我非常难受,想着晚上去给管理人员说明系统的情况,然后按照惯例补票进入,却碰了一鼻子灰。工作人员先是说系统没问题是我的问题,又是说只有体育经费用完的人才能补票进入,而且票价涨到了20元。我大学从未和工作人员发生过争执,我总习惯退让。但我突然觉得很气,分明不是我的问题却让我承担责任。于是从晚上八点四十分一直争吵到九点二十,最终在离健身房关门仅剩四十分钟的时候,我终于等到了工作人员的妥协。工作人员的态度从刚开始的无论如何都无法进的强硬,到说支付离谱的20元就能进的退让,到最后让我直接进入。整整四十分钟,口干舌燥的我还喝完了本应该健身时补充的水分。我愿意将斗争的经验分享下来,作为大家今后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参考。不过由于内容可能较为敏感,我会将全部内容其放在我的个人网站上。

1. 斗争法则一(也是最重要的一条):判断“对手”的实力和底线

引用我最喜爱的up主MHYYYY的一段话:政治的本质是统战,不斗争的原子人毫无“统战价值”。无论是砍价、争吵甚至游行示威,本质上都是斗争的体现。现在中文互联网上有种很不好的观点,就是瞧不起甘地的“非暴力不合作”。他们认为斗争就应该像法国大革命般彻底,甘地主动把头伸过去让你砍这种懦夫自然是看不上的,但是甘地胜利了。他成功的关键就是精准的判断出敌人时自诩“文明”的英国。如果对手是非洲某国,那么他们恐怕不介意让印度变成卢旺达。一般来说,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对手都较为体面,无论是学校还是商家,都难以对你产生实质性的威胁。如果你的对手是法律以及暴力机关,那么你就要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,提升自己的“统战价值”。可以成群结队,摆脱原子人的属性。

2. 斗争法则二:保持绝对的功利,但又保持绝对的坚决。

任何斗争,你都需要设立一个目标,并一定让你的对手清晰的感受到结束纷争的条件。比如砍价,我的目标就是xx元,如果你不降价我就一直和你商讨,占用你的时间,烦扰你的心情。比如健身房,我今天停止争吵的目标不是让你改善系统,而是你今天放我进去。你需要将你的目标清晰的展现在对手面前,如果对手判断出就算满足了条件,可能还是会继续闹事,那么他们可能会死磕到底,让你一无所获。

如果将对手的损失定义为loss,他妥协需要付出的成本是xx,如果不妥协则需要付出时间精力成本是单调增长的函数y(t)y(t),tt是时间自变量,T是对手对你进行妥协时间的预期。那么他此时的收益是:

loss={x+y(t)(t<T)[妥协]y(T)[死磕到底]\begin{array}{c}\operatorname{loss} = \left\{\begin{array}{c}x+y(t) \quad(t<T) \quad[妥协] \\y(T)\quad[死磕到底]\end{array}\right.\end{array}

保持绝对的坚决,就是要提升对手对你妥协时间的预期T。让对手损失的期望增高,增加其妥协的概率。你不需要绝对的正义,但是有需要有一定的正义。也就是说,你需要有理由,哪怕一个理由,而不是无理取闹。

3. 斗争法则三:不要将斗争的目标设得过于宏大。

可以将斗争目标设的虚无缥缈是诸多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,你如果突破了对手的底线,那么他们如果不处理好这件事,那么会有无数个这件事冒出来。他们一定会尽力的打压。这个法则大家自行体会,懂的都懂。今天提到了健身房会直接放院长进来,但我突然意识到不对劲,立刻停止了这个讨论。这种问题一定不要碰,碰了没人替你说话。

4. 斗争法则四:拉拢更多朋友,减少敌人。

这点教员做的很好,抗日的时候就不能把地主斗的太狠,更不会动抗日的所谓“民族资产阶级”。到了三大改造之后,也该清算当年的民族企业了。把敌人搞的少少的,把朋友搞多多的。比如砍价,你就不能针对所有的店员,虽然他们一般会一直对外。比如今天,就只能针对一个工作人员发难,对待其他工作人员要保持绝对的友好。

总结我们某运动失败的原因,我愿将其归结为两点,一是判断错了实力和底线,二是将目标设的太过宏大。即使已经拉拢到几乎所有人,但是依然失败了,失败了就再也没机会了。